✍ 1. 學術英文寫作與一般英文寫作的差異
📌 學術ㄈ英文(Academic English) vs. 一般英文(General English)
✅ 不需要華麗的詞藻或花俏的句型
✅ 強調邏輯清晰、論述嚴謹
✅ 字彙選擇專業且語氣正式
✅ 使用複雜句型以表達細緻概念
📌 學術寫作的挑戰
🔹 研究論文的寫作對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,但其格式具有高一致性和規律性
🔹 了解標準格式後,寫作將變得更有章法!
✍ 2. 學術論文的標準 IMRD 格式
📌 IMRD(Introduction, Methods, Results, Discussion)格式 是學術論文的常見結構,並包含摘要(Abstract)與參考資料(References)。
🔹 學術論文標準結構:
✅ Abstract(摘要)
✅ Introduction(緒論)
✅ Methods(研究方法)
✅ Results(研究結果)
✅ Discussion/Conclusion(討論/結論)
✅ References(參考資料)
✍ 3. 各部分詳細解析
3.1 Abstract(摘要)
📌 摘要是全篇論文的精華,決定讀者是否繼續閱讀! ✅ 簡明扼要地濃縮研究內容
✅ 能吸引目標讀者、期刊評審及主編
💡 範例結構:
-
研究背景與目的
-
研究方法概述
-
主要研究結果
-
研究貢獻與結論
3.2 Introduction(緒論)
📌 緒論為讀者建立理解論文的基礎
✅ 描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
✅ 指出研究空缺,強調研究的重要性
✅ 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
💡 參考架構:
-
Gener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– 研究背景
-
Literature Review – 文獻探討
-
Establishing a Niche/Indicating a Gap – 研究利基
-
Research Purpose – 研究目的
-
Research Questions – 研究問題
-
Value of Research – 研究價值
-
Overview – 論文概述
3.3 Method(研究方法)
📌 研究方法部分需詳細說明如何進行研究
✅ 描述研究架構、研究對象、資料蒐集與分析方式
✅ 讓讀者能夠重現研究過程
💡 參考架構:
-
Research Design – 研究設計
-
Subjects/Materials – 研究對象/材料
A. Participants – 研究對象
B. Instruments – 研究材料 -
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 – 資料蒐集方式
-
Data Analysis – 資料分析方法
3.4 Results(研究結果)
📌 用邏輯清晰的方式呈現研究結果,避免個人意見 ✅ 以圖表、文字敘述呈現研究發現
✅ 強調數據分析結果,確保客觀
💡 參考架構:
-
Research Findings – 研究發現
-
Graphics/ Locations of Results – 圖表/研究結果
-
Brief Comments on the Results – 簡短評析
3.5 Discussion/Conclusion(討論/結論)
📌 討論部分至關重要,需深入分析研究結果 ✅ 闡述研究發現的意義與影響
✅ 討論研究的貢獻與限制
✅ 提出未來研究的建議
💡 參考架構:
-
Conclusions – 研究結論
-
Review of Research Findings – 探討研究發現
-
Applications of the Study – 研究的應用
-
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– 研究限制
-
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y – 建議未來研究方向
3.6 References(參考資料)
📌 確保所有引用資料均標明出處,避免學術不端 ✅ 最常使用的引用格式: 🔹 APA – 以作者及日期為基準格式
🔹 MLA – 美國常見格式,主要用於人文領域
📢 參考文獻格式將在下一篇詳述!
✍ 4. 結語
📢 學術寫作雖然嚴謹,但掌握 IMRD 結構能讓寫作更具條理! ✅ 學術英文寫作需強調邏輯與清晰度
✅ 遵循標準格式,提高論文可讀性與專業度
✅ 適當運用圖表、數據分析,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
祝福每位研究者順利完成學術論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