稿件被拒在學術出版界是很常見的事,被拒稿後不但要重新尋找期刊投稿,更會打擊自己的信心。
當然沒有人想被拒稿,若是想擺脫拒稿的結果,我們必須先瞭解拒稿背後的原因。
原創性、創新性的不足
通常在投稿期刊時,研究者會重全新的觀點出發,或是用新的材料驗證舊的課題,又或是對舊課題有新看法或提出質疑。
若研究的題材不夠創新、原創,期刊會懷疑這份研究對該領域的貢獻程度,因而可能遭到拒稿。
故在決定投稿前,可以先審視自身的研究是否有足夠的原創及創新性,及時修正問題或調整內容,則可以避免這項拒稿因素。
文獻的不充足或錯誤
參考文獻通常包含在緒論中,若未引用到該領域的重要文獻,編輯可能會懷疑研究與此領域的關聯。
而引用文獻的數量也很重要,要儘量配合不同期刊之規定。
有些人喜歡引用較早期的文獻,若審稿者認為這些資料過時、缺少新資訊,則會提高稿件被拒的機率。
於是再送出稿件前,可以就文獻探討的部分多加斟酌,則可減少這方面的疑慮。
研究設計有缺陷
這通常會建立在緒論無做好文獻調查的狀況下,導致後續的研究設計有疏漏,進而影響研究的數據及分析。
這會使研究缺乏科學性,通常無法通過較嚴密的同儕審查。
故作者應檢視研究的設計,確認設計的邏輯性及正確度,才能避免因設計缺陷被拒稿的可能性。
結果分析不足
在分析研究結果的原因時,無論原因為正面、負面,或是出乎意料之外,
都得用批判性思考分析該原因才能協助後續其他研究的進行。
故研究結果分析也是審查中重要的一環,必須在投稿前反覆思索。
結果不成立
研究結論通常只說明該研究相關之結果,若在結論中擺進不相關的研究結果,會造成閱讀者的混淆。
同時有些人會將研究結論及摘要重複,而這個情況是不被允許的,也非常容易成為被拒稿的原因。
故作者在編寫結論時,要小心注意結論與研究的連結,才不會敗在最後一步。
文字和組織不全
若不是內容與觀點的問題,那很有可能是文字與組織的不全、論述的不夠充分、解釋得不夠明確。
又或是前後的架構設定不適切,導致組織模糊沒有說服力,也是導致拒稿的原因之一。
於是在投稿前,可以請指導老師或專業人士協助,檢視研究的文字表達及組織是否有誤,及能減少因此被拒稿的可能性。
未遵守期刊相關規定
每個期刊對於稿件的相關規定不一,有些對於參考文獻的數目及年限有限制,有些則對於通篇字數限制,甚至有些對於稿件的架構也有規定。
若作者沒有注意到相關規定,用原本的論文進行投稿,很有可能與期刊的規定相牴觸,導致被拒稿。
故在投稿前必須細心閱讀個期刊的相關規定,才能避免這個拒稿原因的發生。
不可控制的原因
若排除以上原因還是被拒稿?
那可能是該期刊當期已達到稿量上限。此時無關研究的品質及水準,期刊在有篇數限制的情況下挑選文章。
這時稿件被拒稿就別太氣餒,趕緊找備用期刊名單投稿吧!
除了上述的常見拒稿原因,實際上還有許多變動的因素,例如:剽竊、抄襲或違反學術倫理等等。
投稿期刊本來就是一個很嚴謹的過程,只有踏實的編修自己的稿件、遵守學術出版的相關規定,才能順順利利的發表自己的論文。
在這裡祝福所有作者都能順利的出版成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