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news banner

✍ 1. 期刊投稿的學術價值

對於學者或研究人員來說,投稿期刊是學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,不僅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管道,也能提升學術影響力。

然而,隨著學術出版市場的發展,部分不肖業者開始利用學者的需求來謀取暴利,導致**掠奪性期刊(Predatory Journal)**成為學術界的一大問題。

 

 

✍ 2. 什麼是掠奪性期刊?

掠奪性期刊指的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,卻不符合學術標準的期刊,這類期刊往往:

📌 降低或取消同儕審查機制門檻,使低品質論文得以出版
📌 宣稱擁有高影響因子與專業編輯團隊,吸引不知情的作者投稿
📌 向作者收取高額的稿件處理費,卻不提供合理的學術審查
📌 發行低品質的期刊或舉辦學術價值低的研討會

換句話說,只要作者付費,掠奪性期刊就會不計論文品質直接出版,這不僅剝削作者的金錢與心血,也嚴重影響學術界的風氣。

 

 

✍ 3. 掠奪性期刊為何興起?

傳統學術出版的遊戲規則是:

  1. 學者投稿論文,期刊審查後刊登

  2. 版權歸屬出版社,作者無法自由公開論文

  3. 期刊向讀者或學術機構收取訂閱費,作為主要收入來源

然而,自 1990 年代起,知名出版社不斷提高資料庫訂閱費用,導致學術界的知識獲取成本逐年上升。

因此,2000 年左右「開放取用(Open Access, OA)」運動興起,推動論文版權歸屬於作者,並提供免費開放取用,以對抗傳統權威期刊的高訂閱費。

📌 開放取用運動的影響
讀者可免費閱讀論文,促進學術交流
作者需支付出版費用,以維持期刊營運

不肖業者看準此趨勢,不顧審查標準,標榜「付費即出版」,以吸引投稿,進而催生掠奪性期刊產業。

 

 

✍ 4. 掠奪性期刊對學術界的影響

隨著學者投稿國際期刊的需求增加,許多人無意間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受害者。根據報告顯示,台灣學者向掠奪性期刊投稿的比例相對較高,甚至有不少學者參加低品質的學術研討會,遭國際學術界點名。

📢 「台灣學界對外界環境的無知,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嚴重。」——台大圖資系主任 林奇秀

當學者投稿到掠奪性期刊時,不僅會影響個人聲譽,也會降低整體學術界的公信力。因此,選擇可信賴的期刊投稿,避免浪費金錢與研究心血,至關重要。

 

 

✍ 5. 如何辨識掠奪性期刊?

為了避免落入掠奪性期刊的陷阱,學者在投稿前應特別留意以下幾點:

📌 期刊是否經過嚴格的同儕審查(Peer Review)?
📌 是否隸屬於知名出版社,如 Elsevier、Springer、Wiley?
📌 是否有被 SCOPUS、Web of Science 等學術索引收錄?
📌 是否存在「投稿即接受」的異常現象?
📌 期刊官網是否透明列出審查機制與編輯團隊?

建議工具: 🔍 Beall's Listhttps://beallslist.net/)可查詢疑似掠奪性期刊
🔍 DOAJ(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) 可查詢開放取用期刊的可信度

 

 

✍ 6. 結語

學術出版應該是促進知識交流、提升研究影響力的重要平台,而非牟取暴利的手段。

📌 慎選投稿期刊,確保自身研究的學術價值
📌 避免掠奪性期刊,守護學術誠信與公信力
📌 提升對學術出版產業的認識,保護自身權益

請每位作者謹慎選擇投稿平台,共同維護學術環境的純淨!

📢 祝福所有研究者投稿順利!

fb messag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