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news banner

 

投稿期刊對於學者或研究人員來說,是學術領域必經之路,也是展現研究成果的管道。

 

然而很多人可能沒有想過,乘載知識與智慧的期刊投稿範疇,居然成為某些不肖商人掠奪、獲利的工具。

 

今天要跟大家介紹這個日漸嚴重的學術界黑暗面——掠奪性期刊(Predatory Journal)。

 

 

掠奪性期刊是什麼呢?

意指出版社以獲利為目的,降低或取消同儕審查機制門檻。

 

同時聲稱期刊有專業編輯及高影響係數,吸引不知情的作者上門,並向作者收取昂貴的稿件處理費。

 

簡單來說,只要作者付錢給掠奪性期刊,期刊將會不顧稿件品質將其出版

發行低品質的期刊,甚至舉辦低品質的研討會。

 

掠奪性期刊剝削作者的金錢跟研究心血,也對學術界帶來一股歪風。

 

 

掠奪性期刊為什麼會出現?

學術界有一個既定的遊戲規則:學者向期刊投稿論文,期刊將文稿刊登後,論文版權即屬於出版社,作者無法自己公開發表、散佈。

 

期刊並不會向作者收錢,而是向資料庫訂閱者收費,作為期刊主要收入來源。

 

而自1990年代起,老牌知名出版社開始提高資料庫的訂閱價格,並持續成長到幾乎無法控制的程度。

 

故在2000年左右,開放取用OA(Open Access)運動興起,鼓吹論文在投稿後版權仍為作者擁有,並在網路上公開,提供免費取用,促進學術研究發展,目標對抗權威期刊的不合理漲價。

 

而沒有收取訂閱費用的情況下,出版商的經營成本即轉嫁給作者承擔。簡單來說,訂閱者不必花錢,作者卻須付錢才能投稿。

 

不肖廠商看中開放取用運動,不顧審查機制及相關標準,標榜付費即能出版及參與研討會,吸引作者付錢投稿,成為了所謂的「掠奪性出版集團」。

 

 

掠奪性期刊在現今學術界

現今有許多學者為了想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,淪為掠奪性期刊的目標,尤其台灣更成為這些期刊眼中的肥羊。

 

各項報告指出,台灣學者向掠奪性期刊投稿的人數比例非常高,也有許多台灣學者會去參加掠奪性的研討會,甚至被國際學者點名,這讓台灣的教授們感到十分汗顏。

 

「台灣學界對外界環境無知的狀態,比我們想像中嚴重。」台大圖書資訊系系主任林奇秀毫不客氣地說。

若沒有多加注意或把持底限,任何人都很有可能成為被掠奪的對象,尤其在掠奪性期刊風潮浪尖的台灣。

 

在這裡提醒每位作者,慎選期刊出版社,減少金錢和研究心血的損失,更能攜手維護學術環境的正義。

 

祝福每位作者!